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 年來,定遠縣朱女士和丈夫從來沒有這么狠心打過兒子樂樂(化名)。兒子的后背上被打出一道道血印,他們看著既生氣又心疼。朱女士夫妻倆在定遠經營一家電動車店,樂樂今年8 歲,上小學二年級。有時候朱女士夫妻倆比較忙,沒時間管樂樂,就會把手機給他玩。最近,樂樂迷上了一款叫“王者榮耀”的游戲。為了看高手怎么玩這款游戲,4 月5 日、6 日兩天,他偷偷地在快手直播平臺上打賞游戲主播,刷掉了父母銀行卡上的存款24080元。
男童打賞游戲主播 2天刷了2萬多元
“我都不知道‘快手’是什么東西。”朱女士說,因為忙的時候沒時間管兒子,所以有時會把手機給他玩。不忙了,再把手機要回來,但是兒子竟然迷上了一款游戲,還用錢打賞網絡游戲主播。
時間回到4月7日,朱女士到銀行去存款,發(fā)現(xiàn)銀行卡里的錢少了。本來賬上應該有7萬多塊錢,但是卡里只有5萬多塊錢。銀行的工作人員一查,說卡上的錢都給人打賞用掉了。
朱女士很震驚,回家一問才知道,少掉的兩萬多元,都被兒子在一款名叫快手的直播平臺上,打賞游戲主播時花掉了。
原來最近樂樂迷上了“王者榮耀”的游戲。為了看高手怎么玩這款游戲,他偷偷利用媽媽手機的微信號申請了快手賬號,打賞時刷的都是媽媽手機綁定的微信和支付寶賬戶。4 月5 日和4 月6 日,他用媽媽的微信刷了4080 元,支付寶刷了整整兩萬元,總共刷了24080 元打賞游戲主播。
主播疑似誘導消費 讓孩子刪除扣費提醒
朱女士夫妻倆難以置信,這些錢都是辛苦賺來的血汗錢,2 天時間竟然被兒子打賞游戲主播刷掉了2 萬多。為此,他們又氣又急,這才狠心打了樂樂。
不過樂樂怎么知道微信和支付寶的密碼?起初,朱女士也想不明白,后來才意識到和自己用手機支付買東西有關,“現(xiàn)在的小孩太聰明了,有時候我用手機買個東西,他就看到我密碼了。”
通常情況下,銀行卡扣了錢會有短信提醒,但為什么4 月5 日、6 日兩天朱女士卻沒有看到扣錢短信?這個疑問在樂樂那里獲得了解答。記者了解到,在快手上的聊天窗口記錄里,打賞的游戲主播主動要求加樂樂的QQ號,進行線下私聊。樂樂說,這些短信,在這位主播的提醒下,都被他刪掉了。
朱女士認為,游戲主播有誘導孩子打賞的嫌疑。事發(fā)后,她在QQ上以樂樂的口吻跟這名主播聊天,說家人已經報警了,要求退款,這名主播表示退不了。
平臺客服稱將調查 家長提供證據可退款
朱女士說,他們一家做的是小本生意,兒子因為無知打賞出去的兩萬多塊錢,對家庭影響很大,希望能把這筆款給追回來。
然而要追回這筆錢,難度很大。朱女士一家報了警,當?shù)鼐秸J為樂樂給游戲主播打賞的行為是民事行為,無法立案,建議他們一家走民事訴訟來解決。
昨日,記者聯(lián)系了快手官方客服。對方已經查到樂樂的打賞消費,總共打賞了24080 元。對于退款的要求,快手工作人員說,如果家長能夠提供未成年人在沒有監(jiān)護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打賞的相關證據,款項可以全退。這些證據包括充值的流水、監(jiān)護關系、小孩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消費的證明。至于事件中,主播可能出現(xiàn)的誘導行為,快手方面也會調查。如果情況屬實,將對主播進行懲罰。
然而對朱女士一家來說,舉證存在困難,因為在事發(fā)時沒有錄音錄像,難以證明樂樂是在沒有監(jiān)護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打賞的。
對此,快手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讓家長提供證據,他們也會在后臺調查這些情況。此外,最近快手方面也已推出限制未成年人打賞主播行為的相關舉措。每個賬號會設置一個由家長控制的密碼,如果未成年人不知道密碼,將無法對主播進行打賞。
朱女士想不通,新聞里看到的“熊孩子打賞主播”的事情怎么會落到自己頭上。而如今不僅追回錢款的事情讓她煩惱,樂樂的情況更讓她憂心,“小孩現(xiàn)在遍體鱗傷,天天都不說話,我們都很擔心。
鄭媛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鐘虹
□延伸閱讀
未成年人“打賞主播”風波不斷 如何管住“熊孩子”的手?
眼下,網絡直播火爆,很多人會給主播送虛擬禮物、通過“打賞”表達對主播的喜愛。但是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多。今年以來,本報就報道了多起瘋狂打賞主播事件,比如合肥一小伙賣掉婚房打賞網絡主播,半年內刷掉62 萬元;六安一9 歲男孩打賞游戲主播1.6 萬元等。如何避免
人們瘋狂打賞主播,尤其是未成年人陷入打賞主播的“大坑”?對此,記者也聯(lián)系了合肥市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副會長、安徽省知名家庭教育專家林林和安徽大森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子瑩.
教育專家:家長應反思家庭教育
樂樂重金打賞游戲主播,責任都在孩子身上嗎?林林并不認同。她認為孩子打賞主播這種行為實際上是其內在需求的一種投射,由于平時孩子缺少家長的關注而自身又存在這種需求,便通過“打賞”獲得與主播的互動從而達到心理上的一種滿足。
林林表示,家長應該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是否滿足了孩子的多種心理需求,而不是等到出事后以“打罵”方式來解決。學校和社會也應當致力于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美好的事物滿足玩的需求。
律師說法:男童的打賞行為無效
“樂樂并無民事行為能力,這種打賞行為無效,該退錢的就得退錢。”律師趙子瑩認為,“孩子們的判斷和辨別能力相對較差,很多孩子容易模仿家長的行為。”趙子瑩說,網絡直播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有多大的幫助,相反可能會帶來弊端。家長在使用這些軟件的時候應當適度避開未成年人。并且家長要保護好支付寶、微信等密碼,不要讓未成年人因為模仿帶來經濟損失。
就規(guī)范直播平臺行業(yè)發(fā)展來看,趙子瑩說,盡管我國并沒有專門針對直播平臺的行業(yè)規(guī)范,直播平臺可以在技術上采取更好的手段,比如采取實名認證,或每次登錄時都要驗證身份證號、指紋等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注冊或使用成年人賬號登錄和打賞。
“社會還要加大宣傳,建立一個良性的文化環(huán)境,給予孩子們正確引導。”趙子瑩認為,當前兒童的成長文化環(huán)境存在許多問題,這也是導致孩子們喜歡玩網絡游戲或網絡直播的一個重要原因,建議引導孩子們去看一些有益成長的動畫片或書籍,從而避免讓他們接觸魚龍混雜的網絡事物。
鄭媛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