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辭職回鄉(xiāng)照顧患癌養(yǎng)父,償還為父治病的債務(wù),90 后舒城女孩張志菊的故事感動安徽。她的事跡還被寫進試卷,排成廬劇,并先后獲評“舒城好人”“六安好人”和“安徽好人”。4 月30 日早晨,養(yǎng)父張成貴不幸因病去世,在他人生最后時刻,張志菊始終陪在身邊,悉心照顧。父親離開后的日子,張志菊常常淚流滿面。張志菊說,父親的恩情還沒來得及報答,已成為永遠的遺憾。以后,她會守住這個家,會把欠的債還完,讓父親安息。
養(yǎng)父病危時
她始終陪伴照顧
“我爸從今年正月初七出院回到家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張志菊說,為了照顧父親,她陪伴在病榻邊。父親每晚疼痛難忍,難以入睡,她看在眼里,心如刀割。
張成貴右耳后面腫脹流膿,張志菊每天用棉簽蘸藥,給父親擦洗耳朵。張成貴不能吃固體食物,張志菊買來榨汁機和豆?jié){機做各種流食,并像哄孩子一樣喂父親吃飯吃藥。張成貴病重臥床,她還每天給父親翻身、按摩、擦洗。張成貴幾次深夜病危休克,張志菊用輪椅推著父親一路奔跑到離家3 公里的鎮(zhèn)醫(yī)院。
“累了的時候,就聽聽音樂,翻手機里以前和爸爸的照片,鼓勵自己一定要堅強。”張志菊說,父親生病期間,她腦海里常常想起小時候父女相依為命的情景。
那時父親已50 多歲,四處找活干。只要他積攢點錢,就給她買奶粉喝。
“我第一次交的學費還是爸爸把家里唯一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雞賣了給我湊的。”張志菊說,那時雖然生活艱難,但父親對她非常疼愛。有一回父親在外干活,別人給他一根冰棍。他不舍得吃,用衣服包起來趕回家要給她吃,結(jié)果到家還是化了。
父親生病后,每天夜里張志菊心里都充滿了恐懼,害怕失去父親。“ 我還沒有陪夠爸爸,我所做的一切都比不上爸爸含辛茹苦養(yǎng)我24 年,沒有爸爸就沒有現(xiàn)在的我。”
養(yǎng)父臨終前
交代她做三件事
4 月16 日是張成貴的生日,張志菊特地買了一個蛋糕,父女倆還合影留念。照片中,張成貴露出笑容。然而,這卻是張志菊陪伴父親度過的最后一個生日。
“4 月29 日晚,我像往常一樣坐在爸爸床邊。”張志菊說,當時父親握著她的手,問豬場建好了沒有。她回答說,工人剛剛蓋完瓦。父親聽了,慢慢豎起大拇指。
房間里回蕩著張成貴痛苦的呻吟聲,張志菊忍不住流下眼淚。張成貴一邊用粗糙的手為女兒擦淚,一邊說:“ 丫頭別哭,不許哭。其實我不想走,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一個女孩子以后怎么搞?”
這一夜,張志菊心神不寧,怎么也睡不著。“沒想到,這竟是我們永別的前夜。”張志菊說,第二天早上5 點她起床,見父親已經(jīng)說不出話。后來她做了早飯端到父親床前,父親就剩下最后一口氣了。
“他交代我三件事,讓我一定要答應(yīng)。”張志菊聲音哽咽,“爸爸說,一是要像對他一樣對待公婆、老公和孩子。二是他自己看了一塊地,以后葬在那里,從那個地方能看到家。三是一定要把賬還完。”
張志菊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4 月30 日早晨7 時30 分許,張成貴因病去世,終年64歲。張志菊說,鎮(zhèn)扶貧隊長、村干部還有附近好心人一起幫忙操持后事,送了父親最后一程。“爸爸走的時候,我沒有對社會公布,因為幫助過我的人太多,我不想麻煩他們,也不想把自己的痛苦傳染給別人。”
踐行承諾
償還為父治病錢
父親離開后,張志菊常常靜靜地坐在空蕩蕩的房間里,思父心切淚流滿面。“爸爸是個本分人,也常常教我做人要本分。他辛苦一輩子,我還沒有來得及報答,心里好愧疚。大家都說我做得夠好了,誰又能知道爸爸對我的辛苦付出呢。”張志菊說。
張志菊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目前家里還欠親戚朋友10 多萬元,這些錢主要是為了給父親治病欠下的。張志菊眼下養(yǎng)了幾十只雞鴨,家里還有山羊、豬,以及一個魚塘和5畝稻田。她告訴自己,一定要把欠下的債還完,讓父親安息。
“ 我每天大概睡4 個小時。不管以后的路多么坎坷,我都會堅持下去。”張志菊說,其實父親就是這樣將她慢慢養(yǎng)大,現(xiàn)在她只不過換個位置重新感受父親當年的辛苦罷了。
記者了解到,張志菊的感人事跡還被寫進了中學考試試卷,并被排成了廬劇,但在她眼里,這些事情都很平凡,也是作為一個女兒應(yīng)該做的。
“我非常感謝老公和公婆,他們對我非常支持,從來沒有說過我一句不好的話。孩子現(xiàn)在在縣城上學,公婆帶著,我每個星期去看他。”張志菊說,她很感謝社會上的好心人對他們父女倆的關(guān)心和幫助,也想跟大家說,“趁父母健在,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時間真的不等人。父母養(yǎng)我們小,我們一定要贍養(yǎng)他們到老。”
鄭媛媛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