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這兩天,一張老師打著石膏繃帶,坐在輪椅上給學生上課的照片感動了很多人。記者昨天了解到,這位老師就是合肥北城中學高三英語老師高柳,一周前,她摔傷右腿,打了石膏,醫(yī)生讓她休養(yǎng),她卻放不下學生,因此借了輪椅堅持上課,希望跟學生一起迎接一個月后的高考。
坐在輪椅上的高柳在給同學們上課。
照片:
輪椅教師感動很多人
前天晚上,北城中學校長童智祥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張他拍的照片:教室里,學生們埋頭寫作業(yè),講臺上的長發(fā)女老師卻坐在輪椅上。照片上可以看到,女教師右腿打著厚厚的石膏和繃帶,架在輪椅的支撐板上。童智祥在朋友圈里說:“坐在輪椅上,也不愿意缺高三同學的一節(jié)自習課,這種陪伴讓我感動。”
這種情景不僅感動了校長,也感動了很多看到照片的人,不少人在朋友圈里留言說,這是老師的敬業(yè)精神,為這樣的好老師點贊。還有人說,向這名老師致敬,她是最美麗的人。而北城中學附近的長豐縣梅沖湖中學的高偉校長,還專門寫道:“了不起,梅沖湖中學全體教師向你學習,致敬!”
學生:
排班輪流推她上下課
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昨天來到合肥北城中學,采訪了坐在輪椅上的老師高柳。記者十點多來到學校的時候,高柳正在給高三(2)班的同學們上英語課。透過窗戶可以看到,高老師端著書坐在輪椅上,認真地給同學們講課。下課鈴打響后,她還接著講了幾分鐘,然后才結(jié)束上午的課程。由于教室有臺階,輪椅上不去,高老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站起來,由學生們攙扶著走出教室,其他的學生則幫忙把輪椅搬出來,讓高老師坐上去。學生越冉告訴記者,對于高老師坐輪椅堅持上課,他們都很感動。
“她行動不便,我們就排了班,輪流推她上下課。”越冉說,高老師平時就和大家打成一片,關系很好,“現(xiàn)在她摔傷了膝蓋還堅持上課,真的很負責,很熱心,我們更要好好學習,才對得起她的付出。”
對話:
不想影響學生們高考
高柳告訴記者,5月7日中午,她下課時不小心摔傷了右腿,當時就腫了起來,于是就去了附近的醫(yī)院處理,但是腿沒有消腫。高老師又去了省立醫(yī)院,做了核磁共振。醫(yī)生告訴她,她的右腿因意外導致髕骨錯位、股骨臏股挫傷,需要立刻打石膏,三周后再來復查,建議臥床休養(yǎng)。
但是,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負責高三兩個班的英語教學的高柳,并不想回家休息,“要是休息三周,回來就5月底了,就要高考了。”高柳對高三年級部主任尹連輝老師說,準備請三天假,讓她配個輪椅,應該可以繼續(xù)上課。
昨天,尹連輝也告訴記者,當他聽說高老師打石膏后,都準備啟動應急預案了,“就是準備請其他老師來代課,但是,面對新老師,學生肯定得有個適應過程。”而聽了高柳老師的話后,尹連輝放心了,“沒想到我還沒給她借到輪椅,她自己就弄了一個過來,給學生們上課一天也沒耽誤。”
在高柳看來,繼續(xù)陪伴學生迎接高考,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不想因為自己的問題,影響他們復習沖刺的進度。”高柳說。
同事:
高老師業(yè)務水平很高
據(jù)尹連輝和很多老師稱,高柳老師平時給人的印象就很好。“她的業(yè)務水平很高,上課收放自如,既不會教條式教學,也不會偏離課本。”據(jù)了解,老師們平時也會匿名跟同學們一起參加模擬考試,高柳老師的英語都能考 140 多分,每次都是前幾名。而遇到大的活動時,她也經(jīng)常擔任學校的英語翻譯。
高柳老師是宿州靈璧人,2014年從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來到北城中學,這是她在北城中學帶的第一屆畢業(yè)班。高老師平時就和同學們相處很融洽,“她很愛笑,大家都很喜歡她。”北城中學心理教師洪健景告訴記者,高老師平時和同事們關系也很好,“她羽毛球打得好,是不少人的師傅。”
據(jù)了解,高老師曾兩次獲得長豐縣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英語學科一等獎,2016年和2017年連續(xù)兩年獲得合肥北城中學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一等獎,2018年還獲得長豐縣教研片高中英語學科賽課一等獎。
校長:
高柳的精神值得學習
這兩天合肥高溫悶熱,這給打著石膏繃帶的高柳老師造成了不小的折磨。因為傷的是膝蓋,醫(yī)生對膝蓋做了內(nèi)推,所以經(jīng)常還會疼。而前天晚上,打著石膏的腿又很癢,讓高柳老師幾乎一夜沒睡。另外,打了石膏后,去衛(wèi)生間也不方便,于是高柳特意減少了每天的喝水量,這樣可以減少去衛(wèi)生間的次數(shù)。
目前,高柳老師住在學校的教師宿舍里,把學校當成了家,“也有同事下班會推我回去,他們給我很大支持,我也很感謝他們。”高柳笑著說,其實這件事也沒什么,很自然,“老師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學生,放在其他老師身上,他們也會這么做。”
北城中學校長童智祥則告訴記者,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則是學校的光榮,“高柳老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