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tài)制備的世界紀錄。該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近日發(fā)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由于量子信息技術的巨大潛在價值,歐美各國都在積極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開展國家級的協(xié)同攻關。例如,歐盟在2016年宣布啟動量子技術旗艦項目;最近,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國家量子行動計劃”;此前,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也紛紛強勢介入量子計算研究。
多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和糾纏態(tài)制備是發(fā)展可擴展量子信息技術,特別是量子計算的最核心指標。多粒子糾纏的操縱作為量子計算不可逾越的技術制高點,一直是國際角逐的焦點。2016年底,潘建偉團隊同時實現(xiàn)了10個光子比特和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并一直保持著這兩個世界記錄。近期,出于商業(yè)目的,雖然IBM、英特爾、谷歌等宣布實現(xiàn)了更高數目的量子比特樣品的加工,但是這些量子比特并沒有形成糾纏態(tài)。
潘建偉及其同事過去20年一直在國際上引領著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的發(fā)展,并在此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光子的多個自由度的調控方法。該成果可進一步應用于大尺度、高效率量子信息技術,表明我國繼續(xù)在國際上引領多體糾纏的研究。(記者 聶靜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