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配合掃一下行程碼。”“請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勸說在外的家人盡量不要回來,減少人員流動是疫情防控的最重要手段。”……連日來,在來安縣疫情防控一線,處處活躍著“紅馬甲”的身影,他們堅守在卡點值守、人員摸排、核酸檢測等前沿陣地,將全縣居民的健康與安全牢牢護在身后。
“我回去了,你也注意安全,堅守到抗疫勝利那一天,我們一起吃大餐。”在汊河新區(qū)高速路口和父親匆匆見了一面之后,汊河鎮(zhèn)志愿者朱赟這樣說。
3月25日,安頓好最后一個從橋頭接回來的返鄉(xiāng)居民,已是晚上十一點多了,朱赟拎上熱乎的奶茶,匆匆趕往十公里外的汊河新區(qū)高速收費站,探望正在高速路口值守的父親,這是近一個月來,父女倆的第一次見面。
汊河鎮(zhèn)地處蘇皖毗鄰地區(qū),與南京江北新區(qū)僅一橋之隔,轄區(qū)內有104國道蘇皖交界處、寧洛高速汊河新區(qū)出口兩個重要出口,因為地緣相近,平常每天都有大量人員往返兩地,疫情防控任務十分艱巨。面對巨大的防控壓力,朱赟第一時間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參與卡點值守、防控知識宣傳,重點人員信息匯總等工作,忙得甚至連給家里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
朱赟的父親朱宏斌是獨山鎮(zhèn)綜合執(zhí)法隊中年齡最大的隊員,3月25日,獨山鎮(zhèn)召集支援新區(qū)高速的志愿者,朱宏斌第一時間報了名,并參與了當天夜里的值班,這才有了父女倆的這次見面。
匆匆一面之后,天一亮,朱赟又穿上紅馬甲和社區(qū)干部一起開展“敲門行動”,排查重點地區(qū)返回人員,而朱宏斌結束夜班返回獨山后也沒有休息,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農貿市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身體素質好、抵抗力強、跑得快,只要能為打贏這場防控戰(zhàn)貢獻一份力量,干啥都行!”主動請纓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豐磊這樣說。
豐磊是來安縣半塔鎮(zhèn)的一名退役軍人,3月中旬以來,他主動來到魚塘村退役軍人服務站,要求參加一線防疫工作。穿上紅馬甲后,他白天走村入戶摸排返鄉(xiāng)人員情況,晚上則繼續(xù)值守防控交通卡點,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退伍不褪色”“有使命有擔當”的軍人力量。
“雖然已經離任了,但是村里的情況我熟悉,參與防疫工作再合適不過了。”看到國內疫情多點散發(fā)的形式,水口鎮(zhèn)新河村離任村書記杜林這樣說。
于是,卸下了村書記的重擔,杜林又穿上了志愿者紅馬甲,和村里的年輕人們一起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們找不到的人他去,做不通的工作他來,一跑就是一天,成為新河村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定海神針”。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無私奉獻盡展責任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廣大志愿者用自己的默默堅守,表達著面對疫情,不獲全勝,誓不收兵的決心。已是人間四月天,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我們必將迎來最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