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2年4月5日四版)
近日,全椒縣十字鎮(zhèn)清水塘公墓清新肅穆,“云祭掃+代祭掃”阻擊疫情倡新風活動在此啟動。這個清明節(ji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椒暫停了現(xiàn)場祭掃活動。同時,當?shù)孛裾块T和文明辦組織志愿者代祭掃、云祭掃,滿足市民寄托哀思的心愿。
輕輕擦拭墓碑,獻上一束雪白的菊花,20多名志愿者代替因為疫情防控不能前來的人們祭奠親人,傳遞慎終追遠、致敬緬懷的深切情感。全椒縣民政局局長羅林紅說:“祭奠英雄、追思親友,讓愛在‘云端’延續(xù)。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滿足市民的祭掃需求,另一方面努力破除喪葬陋俗,讓文明節(jié)儉治喪、低碳綠色祭掃成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清明是緬懷逝去生命的日子,今年清明卻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處于特殊時期,生命受到威脅,平安需要守護,我們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輕心,對嚴格的防控措施需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日前,省民政廳下發(fā)《關于做好2022年清明祭掃工作的通知》,對我省清明祭掃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保群眾健康祭掃、安全祭掃、文明祭掃。中風險地區(qū),暫停集中守靈、告別、祭奠等人員聚集活動,暫不開放公墓、骨灰堂等祭掃場所;低風險地區(qū),采取“預約、錯峰、限流”措施,從嚴落實現(xiàn)場管理。“我省民政廳牽頭長三角地區(qū),發(fā)布清明祭祀倡議書,倡導疫情期間不返鄉(xiāng)祭祀,優(yōu)先選擇家庭追思等非現(xiàn)場方式緬懷逝者、寄托哀思。同時,各級民政部門積極推行‘鮮花換塑料花’‘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祭掃新風尚。”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光權說。
祭奠親人、致敬英烈,心中有情不分形式。在這個特殊的清明節(jié),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nèi)涵與形式。為了避免人群聚集,我們可否暫時放棄集中祭掃的形式?為了表達懷念和追思,我們可否采用網(wǎng)絡祭奠的方式?為了防止接觸風險,我們可否接受他人代祭的方式?變的是不合時宜的風俗,不變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清明追思,貴在真情,而不必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如果在祭奠的同時,又能保護好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何嘗不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唱一首歌,敬獻先賢;送一束花,懷念逝者……只要心到、情真,無論哪一種追思形式都是我們對逝者的感恩和緬懷,都體現(xiàn)清明節(jié)的本來意義。
在合肥市殯儀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一起對所有寄存在館的逝者骨灰開展免費集體代客祭奠;在淮北市龍山陵園,工作人員向逝者敬獻鮮花,代客戶祭奠親人;在當涂縣公安局,民警通過網(wǎng)上獻花、寄語等形式,緬懷祭奠英烈,弘揚英烈精神;在中建二局合肥融創(chuàng)秀場項目處,黨員和青年代表通過中華英烈網(wǎng)祭奠英烈、敬獻花籃,學習英烈事跡……祭掃在心不在形,別樣清明一樣情。各地創(chuàng)新形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開展清明文明祭掃活動。
打開安徽省民政廳官網(wǎng),“2022清明祭祀專欄”清新而莊重,通過移風易俗、為民服務、清明文化、建設風貌等四大板塊,了解清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查詢?nèi)浽岱彰洠@取便民祭祀服務渠道;登錄“皖事通”App,點開網(wǎng)絡祭掃板塊,為逝去的親人獻花、點燭,寫下心中的思念。高光權說:“全省各市民政部門開通網(wǎng)絡祭掃等服務,方便群眾足不出戶寄托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和悼念。”